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 > 学校新闻 > 新闻动态

以康教为抓手 提升听障儿童康复教育质量 ---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扩优提质典型案例经验总结

时间:2024-09-18 16:51:05    撰文:雷伟    供图:侯凤娟 雷伟    发布人:李红耀

特殊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,特殊教育的发展对于提升社会文明程度、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、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、促进人类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。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、省、市有关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的文件精神,扎实推进特殊教育课程改革,全面实施素质教育,着力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,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,结合我校实际,现将听障儿童康复教育经验总结如下。

一、学校背景

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市南郊九里山南麓,创建于1987年,是一所集聋人学前康复教育、聋人九年义务教育、聋人高中教育、智障儿童启智教育和普通幼儿教育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。

我校聋儿语言康复中心成立于1994年,30年来,90%的听障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开口说话,190多名听障儿童回归有声世界并进入普通学校就读,特别是从康复中心走出来的刘雨晴和蔡旭鹏两名同学,如今已经是长春大学的在读硕士研究生。

听障儿童亲子课.jpg

蔡旭鹏、刘雨晴考取长春大学硕士研究生.jpg

二、经验做法

1、合理布局,扩优学段设置。

大力发展学前康复教育,学校于1994年成立聋儿语言康复中心,通过开办学前班的方式,扩大了听障学生教育的学段。随着时间的发展的,为了满足0岁—7岁佩戴助听器或人工耳蜗的听障儿童入学需求,全力保障他们优先入学接受学前阶段的康复教育,学校有效扩增学前教育学位,将班级分为小班、中班、大班、强化班,入学形式有点训、日托、周托,为听障儿童学前康复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。 

听障儿童个训课.jpg

2、聚力扩优提质,提升学前康复教育办学水平。

学校通过新建康复楼、改扩建个训室等方式增加特殊教育学位供给;加强听障儿童运动场地和功能教室建设,完善教学设施设备配备,中心拥有听觉统合训练系统、启音博士、丹麦听力检测设备、言语障碍矫治训练系统等康复设备,可满足不同听力损失程度孩子的需要,听障儿童人工耳蜗术后康复训练成效显著;加强内涵建设,规范学前康复教育课程设置,优化教学方式,依据我国著名的聋儿康复专家黄昭鸣博士的1+X+Y康复教育理论,全面推行“聋健合一”的教学模式,将聋儿听觉言语康复融合在个训课、听觉口语法、五大领域、音乐康复、综合实践等课程中,促进听障儿童德、智、体、美、劳全面发展;常态化开展学前康复教育教师教学基本功展示交流活动,不断探索和创新课堂教学形式,树立听障儿童康复教师的“质量”意识,以此提升听障儿童学前康复教育办学品质。

听障儿童集体课.jpg

3、创新工作方法,医康教有机融合。

为实现医康教的有机融合,自聋儿语言康复中心成立以来,我校积极和平顶山市金声听力、惠耳听力两家助听验配机构联合开展听障儿童医学+康复+教育融合试验工作,充分发挥助听验配机构的资源优势,定期对在训听障儿童进行听力测试,康复中心并根据机构给出的听力测试结果以及建议,对听障儿童在接受学前教育的健康、语言、社会、科学、艺术教育的同时,也接受听觉言语康复训练、运动康复、语言与沟通训练、生活适应、认知训练等康复课程支持。

听障儿童情景教学.jpg

4、探索教育方式,融合教育提前布局。

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强调全面康复,促进听障儿童综合能力的提升,为此学校于2000年创造性开办了聋健合一的融合性幼儿园——平顶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六一幼儿园,是平顶山市首家也是目前全市唯一一所公办特教幼儿园,六一幼儿园也在2023成为河南省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。

针对听障儿童年龄阶段以及自身能力的特点,我们也做出了分层次的融合教育实施方式:

2-4岁听障儿童:主要在康复中心以听觉言语康复训练为主,每周参加一至两次幼儿园的集体活动;

4-5岁听障儿童每天参与幼儿园的早操活动和户外活动,并进行半日融合教育活动;

5-6岁或康复效果比较好的听障儿童:每天在康复中心进行40分钟-60分钟的个训,其他时间进入幼儿园进行融合教育;

康复中心全体听障儿童全面参与六一幼儿园大型主题活动,如:器械操、亲子活动、毕业典礼等。

听障儿童小组课.jpg

5、建设“教师+康复师”的双师型专业服务队伍。  

一是促进“教师+康复师”的双师型教师专业发展。我校充分利用康复中心的8名专业教师,通过开展专业培训,积极学习专业康复知识,强化与领域内有权威的专家教师交流合作,跟岗学习专业康复,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。鼓励教师“教育+康复”的复合型专业发展,有效解决了学校康复专业人员不足的问题。

二是组建复合型教师团队。自实施“康教结合”项目以来,我校积极整合资源,添置仪器设备,选派教师参加培训,培养提高教师康复技能,建立康复教师梯队建设计划,实行新老教师“一帮一”活动,每名老教师帮一名青年教师,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。积极选派教师赴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南京等地参加教育康复技能培训,提升教师专业能力。康复中心王倩老师参加“全国康复技能大赛”并获得了一等奖的优异成绩。另外,中心教师所参与研究的课题《个别化与融合性教育相结合 促进聋儿语言智力同步发展的研究》获省重点课题一等奖;参与研究的市级课题《聋校义务教育阶段人工耳蜗植入学生康复训练模式初探》、《听障儿童耳蜗手术后康复有效手段的研究》获市级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优秀成果一、二等奖。

听障儿童音乐康复活动课.jpg

6、搭建家校共育平台,提高听障儿童康复效果。

家庭是听障儿童学习语言和听觉能力的重要环境,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情感认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。我校针对听障儿童家长缺乏专业的康复知识和技能的情况,与家庭紧密合作,为家长提供听觉言语专业知识、个别化教育方法、亲子互动课程、心理健康教育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培训,帮助家长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能,共同研讨家庭康复的方法以提高康复效果。

听障儿童体育运动.jpg

另外,康复中心要求家长积极参与家长开放日、家长授课展示活动等家庭教育指导活动,并在遇到难题时寻求帮助,以此提升自身的教育素养。积极向家长推送聋康网、耳朵树、爱的分贝等康复教育微信公众号,帮助家长获取更多的教育支持和专业知识,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。

听障儿童融合教育.jpg

听障儿童成果展示.jpg

回首以往,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,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未来,我们还要在党和国家的政策支持下,紧紧围绕着定制的目标,依靠特教人的聪明才智,爱岗敬业,无私奉献,努力织就听障儿童美好的明天!